“恐惧”基因
男频

脑洞为主,有细分类别。

开始生成
女频

言情为主,有细分类别。

开始生成
好文

各类好文、故事汇总。

开始阅读
打字

随机美句,看谁打字更快。

开始娱乐
有任何问题、建议或功能定制需求,请在留言板留言。
鄂公网安备42011202002300号

“恐惧”基因

  生物学家发现,幼鼠哪怕从未见过猫,但它们一嗅到猫的气味或者远远听到猫叫,就会迅速逃跑,这意味着老鼠天生怕猫。老鼠为何天生怕猫?美国西北大学一项关于嗅觉受体的研究表明,造成“老鼠怕猫”行为的关键,是一种名为TAAR的基因,这种基因使老鼠具有本能地避开捕食者气味的能力。科学家培育出了缺少所有14个TAAR基因的老鼠,这些老鼠和正常老鼠在行为上有很大不同——它们见到猫不再惧怕,甚至毫无反应,像见到同类一样与之亲密接触。
  
  研究人员还发现,所有的哺乳动物中都存在类似TAAR这样的“恐惧”基因,人类也一样。绝大多数人几乎天生怕蛇,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人类早期穴居有关,穴居的人类极易遭到毒蛇的攻击,有“恐惧”基因的人能本能地躲开毒蛇伤害。这意味着有“恐惧”基因的人生存能力更强。
  
  如果动物缺乏“恐惧”基因,它们就会“无所畏惧”,但这绝不是一件好事!没有畏惧,就没有保护自我的逃避行为;没有逃避,就极易成为天敌的口中之物,这样的物种极容易灭绝。看来,“恐惧”并不一定是坏事,它让动物保持了一份必要的警惕;“逃避”也并不全是懦弱,它有时是一种生存策略。

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