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。。。
我曾经见过一个二十几岁姑娘的双手,那是四十几岁操劳的形态,皮肤干瘪松弛,喑哑到脱水的颜色。在一家餐馆简陋的灶台上,手套胡乱地褪在一旁,一双手上下翻飞在生肉和竹签间,指甲间嵌满肥腻的肉碎。
那是一家朋友常去的烧烤店,时间久了,和店里的肉串姑娘也混熟了,知道她25岁,出国已经三年,是留学生。为赚取昂贵的生活费,她每天在烧烤店从下午六点打工到深夜两点,工作内容就是坐在一条板凳上,对着发霉的墙角,穿上两大盆的肉串。
这份工作,她整整做了两年,把一张水灵灵的面孔熬成了一副沧桑的模样。
可是我渐渐地察觉到,姑娘的努力,和我的似乎有些不同。
我起初在餐馆打工,是因为自己除了一点英文,缺乏常识与生活技能,无法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,所以只能低下头来以一副谦卑的姿态面对生活。
尽管在餐馆里是被呼来喝去的角色,但只要用心,也总是可以找到值得学习的东西。经理的一通订货电话、客人的投诉、老板热情的推销,字里行间都能学到有用的信息。每当被老板支去洗碗的时候,看着同事窃喜的表情和水池里漂起黄腻腻的一层油渍,我就恨恨地对自己说:“你22岁在这里洗碗,我一点都不怪你,但如果一年之后你还在这里,我绝对饶不了你!”
于是,有空的时候,我都会花一点时间看报纸上的招工广告,或是从招聘网站上抄下用人公司的信息。有时候拿着圈圈点点的记录去给姑娘看,她却没什么反应,她觉得这都是没事瞎折腾,好不容易熟悉了一个环境,赚的钱也够吃够喝,干吗要换来换去?
我却为自己留了心。把餐馆里的洋人当作免费的外教,去超市时也要和收银员多侃几句,看电视只看英文台,能说英文就不说中文,并学会运用新的思维考虑旧的事情。生命渐渐被填进很多可能,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风景,开始憧憬更美好的未来。
我也一直鼓励姑娘:“你长得那么漂亮,总不能一直在店里穿肉串吧?”姑娘说:“我也想找一份好点的工作,可是我英文不好呀。”我有些惋惜地看着那双沧桑的手:“那就每天学一点啊……”姑娘睁大眼睛,苦笑着:“小姐,你还觉得我不够辛苦不够努力吗?”
可是学习英文,不就是为了让自己以后不再这么辛苦吗?
2。。。
账户里稍稍存下一些钱的时候,我又买来一辆只能开不能看的N手车。从来没坐过驾驶员位置的自己,把交通规则熟读了两个月,还不敢轻易上路,就在五点钟起床,趁着马路上人少的时候偷偷练习。
半个月之后,我居然考到驾照,优哉游哉地上路了。我载着姑娘去喝咖啡的时候,和她大谈特谈学车的好处,她却一头雾水:“小姐,没搞错吧,我的工作就在家门口,你难道让我开车去吗?”
可是开车,不就是为了去看看家门口以外的世界吗?
当我辞掉中餐馆的工作,到一家规模稍大的西餐馆去做服务生,可以有小幅度的加薪时,我和朋友跑到烧烤店里撮一顿,怂恿姑娘也去学点什么。
姑娘一边漫不经心地把肉戳在竹签上,一边看着我调酒的照片,倒吸一口冷气:“小姐,这可是六百大洋啊,得打多少工才赚得回来啊?为了那一点加薪,还不如守着一份熟悉的工作好好干呢。”
可是学习一份技能,不就是为了有更好的工作去赚更多的钱吗?
我的努力中一直有点“仇恨”的意味,目标明确,攻击性强,谁小瞧我,谁就成全了我。而这个姑娘的努力,比较逆来顺受,每周除了上学,还要上40多个小时的夜班,脸色惨白,黑眼圈常驻,却也没见她抱怨过。
我看着姑娘那双皱纹深重的双手,指甲又秃又短,一点儿女孩子的细腻都看不到,内心一颤:这是一双多么努力的手啊,可是努力,是为了这样吗?努力,不是应该为了有更好的生活?努力,不是该有方向才是吗?
发誓再也不要去洗碗的一年里,很多人很多事都为我打开了一扇窗,让我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。
3。。。
我换了五份工作,每一份都有新的知识可学,有新的问题要解决,有新的人去遇见,这些都在为更好的未来作铺垫。当我再也不用去洗碗,开始体味到“被尊重”与“被需要”,工资变成了一年前的1。5倍,而姑娘还是肉串姑娘的时候,我们的友谊就渐渐地维持不下去了。
努力从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努力,而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,能够保持持续向上的目标,生活才会是一部进化史。
有人对人生进行过理性而又残酷的分析,在一张A4纸上画一个30×30的表格,如果让每个格子代表一个月,那么这900个看似微小的格子,就是你全部的人生。
再残忍一点,除去前面那些涉世未深的阶段,还有后面那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日子,你真正可以安心奋斗、决定自己高度的时间,用笔画在人生的A4纸上,只不过是那么短短的十几行。而平均每两年时间,一个人就会被自己所创造的价值推向一个新的高度。
于是,你常常在同学聚会中看到这样的情景:分别不过几年,有些人已经在事业上小有成就,有些人还在守着毕业后的那个职位原地踏步。这种差别的存在,不是因为前者天资过人,也不是后者不够勤奋,只不过后者输给了方向感。
人生这件事,不是只有努力就够了。
后来,我再也没去过那家烧烤店,不是不想念那个姑娘,而是再也不忍看见那样一双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