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文故事_微微文
最近访客
Loading...

“大”不行

  朋友经过考察、论证、设计、装修、请工等一番玩命的折腾,他的饭店终于开张了。他没忘死党当初添柴吹火的“恩德”,早早地就请柬加短信“双管齐下”,催我们去品评究竟。走近他的饭店,我就被那光彩夺目的招牌给震撼了——“新时代大酒店”。六个镏金字里居中的“大”字,还特意地放大了两倍,叫人怎不生发感慨?
  
  望着朋友一本正经地站在招牌下,笑容满面地迎客和介绍他的店名的架势,尤其看他陶醉于自己“独创”的这个“大”字的神态,我差点笑出声来:这个两层加起来建筑面积还不超过200平方米的家庭式小馆子配得上“大”吗?值得你为了这个“大”字“穷而后工”吗?我便很善意地提醒他,饭店叫这名字好吗?谁知,朋友还没发表意见,死党们就先帮腔了:“这名好,有气派!再说现在不都这样叫吗?”
  
  想想也确实如此,现在又何止店面招牌不“大”不行?各行各业称“大”或被“大”的现象又何尝不这样?有人分析,就像现代人喜欢巧克力是因为巧克力能刺激人的各种感官一样,现今许多人看到“大”字,视觉瞬间就得到了满足,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了。
  
  稍微观察了一下,如今“大”字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是无所不在、无孔不入,从举国的“大讨论、大解放”到个人的小名小店的“大海大江、大酒店”,恐怕没有人能够厘清。这还不包括什么“亚洲第一”、“中国之首”、“天下之冠”之类含蓄称“大”的。有人把这种“创造”归功于传统文化,但无论是孔孟的儒家、老庄的道家,还是韩非子的法家从来都是崇尚淳朴、反对弄巧。至于“四大名著”、“四大发明”、“四大才子”、“汉武大帝”、“康熙大帝”等(我都不好意思再往下数了)中的“大”全部是今人所赐。像这样传承文明,恐怕也是违背沉睡地下的孔、孟、老、庄等意愿的。
  
  我这人比较笨,反应也缓慢,所以常常把“大”误听成了“诈”。但一想到所见所闻的众多“大”得无比、实际小得可怜的玩意儿,又感觉自己的误听误判乃至误以为是还真的很靠谱。许多“大思路”、“大活动”、“大招牌”、“大名儿”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空想、一阵假做、一顶空帽,这也许就是“兵不厌诈”。为什么会这样?我想,尽管现在翻案成风,但还没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就把“诈”由贬义平反成“褒义”,所以聪明的中国人就巧妙地把“诈”置换成了“大”。精英们都“大”起来了,小老百姓若不进步一下,那就难有活路。于是像朋友那样开间小馆子,就非得称“大酒店”,否则支撑不了多久。加入“大”队伍的人越来越多,出现今天“没有最大,只有更大”的浓厚氛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想到这儿,我才有所省悟:原来喜欢称“大”的人都是“孙子兵法”学得好、用得妙。
  
  不过,我最近看到几条信息似乎对“大”字缺乏“人文关怀”。说的是继微博之后,微公益、微慈善迅速走红,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了“天地之间,人是十分渺小的”,更清楚了“微即大”。这算不算是给想继续走“大”这扇门的人和事加上了一道门闩呢?

继续阅读